欢迎光临安徽乡村振兴安全发展信息平台!
当前位置:>乡村防溺水安全

青少年溺水事故频发成暑期之痛,专家:应在乡村建设游泳池

发布时间:2022-07-30 人气:0

入夏以来,溺水事故逐渐高发。近一个月,全国多地均报告了青少年溺水事件。极目新闻记者统计,仅6月至今,媒体报道的青少年溺水事件便多达10起。每年夏天频发的青少年溺水事件,给学校、家长乃至社会敲响了生命的警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是青少年的家庭、学校以及社会,均在防溺水教育上下足了工夫。但为何每年入夏后,溺水事件仍然高发?是什么,在引诱着青少年踏入河流?

近一个月溺水事件高发

入夏以来,全国各地接连报告青少年溺水事件。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,仅6月全国便发生了多起溺水事件。

四川叙永4名小学生落水,搜救工作仍在继续(图片来源:红星新闻)

6月26日下午,四川泸州市叙永县龙凤镇多名孩子到河边玩耍,有4个孩子掉落水中,其中1名被村民救起来,其他孩子失联。截至6月27日下午,搜索工作仍在进行。

江西上饶溺水失踪男孩打捞现场

就在事发前一天,6月25日,江西上饶余干县一群孩子在信江沙港大桥附近水域玩水时发生溺水,造成4人死亡。

6月19日,北京永定河,多名儿童在水边玩耍时不慎落水,3个孩子被水流冲走。危急时刻,路人周宏勃果断下水救人,孩子最终全部得救,但周宏勃却再也没有回来……

  6月至今,有媒体报道的青少年溺水事件便多达10起。

2021年,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,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。每年青少年溺亡发生地,80%以上是在野外开放性水域。

2018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》也显示,溺水已成我国0-17岁青少年儿童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,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2.5%;道路交通伤害是第二大原因,占儿童伤害死亡的29.0%。

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《全球溺水报告》也予以了印证:全球每年会有37.2万人溺水死亡,每小时约有42人死于溺水,且中低收入国家的溺亡率比高收入国家高三倍多。

这并不是一个友善的数字,报告显示年龄是作为溺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,全球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,1-4岁年龄段的孩子发生溺水死亡率最高,其次是5-14岁的青少年。

出事的大都是留守儿童

这些溺水的孩子究竟为何要踏入河流、池塘?

“溺水事件,大多数是在校外发生的。这些溺水青少年的年龄大多是14岁左右。”云南蓝天救援总队副队长、防溺水教育专家李幸福表示,溺水事故的发生离不开家长的疏忽大意。

     蓝天救援队队员开展暑期防溺水培训(通讯员供图)

据李幸福统计,发生溺水事件的地区多为农村、城乡结合部,出事的孩子也多为留守儿童。“因为农村并没有游泳池,孩子对于游泳知识的渴望,只能从河流、池塘里去满足。”李幸福称。

“放假在家的孩子缺乏安全意识,是溺水的重要原因。”教育学者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,今年入夏以来已经发生多起多名学生溺亡事件,令人痛心。

与此同时,熊丙奇认为,必须思考对农村儿童的安全管理与监护问题。

“这个问题一直在提,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”熊丙奇表示,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亲属监护,老人稍不注意孩子就溜出去玩水,导致事故发生。

“我们在进行防溺水教育时,会称这些留守儿童为特殊人群。”李幸福表示,这并非歧视,而是这些孩子号召力较强,且家长管理较为松懈。因此,在很多事故发生时,都是这些孩子带头下水。

李幸福表示,这就不得不提到对青少年的防溺水教育。

如果乡村也有游泳池

“每年入夏以后,我们都会进行防溺水教育。”一山村中学的徐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溺水教育多为口号宣传、家长教育。但徐老师也坦言,这种宣传力度有限,每隔几年,仍会听到学生暑期溺水身亡的消息。

“光喊口号,是无力的。”李幸福表示,进行防溺水教育不应只是教育部门的事。他认为,应急局、水务局、村委会、水域的管理单位以及社会机构都应该承担起防溺水教育的宣传工作。“我曾在一次防溺水教育的会议上问一些中学校长,你是否知道在你们学校一公里内,有多少隐患溺水点?”李幸福称,这些工作应当在发生溺水事故前做,诸如安全设施的设置、警示牌的搭建。

熊丙奇也提到,要从根本上减少学生溺水事故,应该结合青少年喜欢玩水的天性,在乡村地区修建标准游泳池,免费或低费(维持基本管理维护成本)向青少年开放,让他们有安全的游泳去处。应把每个乡村建设一座游泳池作为乡村建设的实事工程,不但给孩子们提供游泳的地方,也可依托游泳池,把游泳作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,让学生学会游泳,在掌握游泳技能的同时锻炼身体。

熊丙奇称,早在2017年,我国就有省份如海南,通过政府买单推出中小学游泳教学。将游泳纳入中小学课程,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,通过此举补上学生不会游泳的短板,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。但是,这一做法也引发争议。反对者认为,有些地方没有学游泳的条件,让学生必修游泳课可能会增加乡村儿童的负担;另外,学会游泳并不会真正减少溺水事故,有的学生就以自己会游泳为由到野河道游泳,结果发生事故。

争议指向乡村地区缺少开展游泳教学的设施、条件。如果乡村地区有游泳池,则既能解决游泳教学场地问题,也为学生日常游泳提供了场所。对此,我国已有部分乡村开始行动起来。据报道,去年入夏以来,在湖南省新田县三井镇七贤山村,村民自发筹集资金修建的露天游泳池,成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。游泳池选址在一段地势平缓的河道里,面积约200平方米,深度约90厘米,池底硬化,并配套安装了路灯、雨棚和简易更衣室。游泳池的出现,让孩子不再趁家长(监护人)不注意,跑到野河道游泳,这有效地降低了溺水事故的几率。

“我们救援队在校园内进行防溺水教育时,部分图片我们不会进行马赛克处理,直接会展示给家长看。”李幸福表示,这些血淋淋的教育能从根本上触动家长和孩子。但李幸福和熊丙奇两位专家都认为,防溺水教育仍任重道远。